网站首页 教务动态 教学科研 评教反馈 规章制度 资料下载 联系我们
学院首页  处长信箱
教学科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科研
实现课程衔接 扫清中职与高职的衔接路障
浏览次数:5449   发布人:jwc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6日  【字号
 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课程衔接又是其基础。如何实现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不仅关系到中职与高职教育专业内部衔接的顺利实现,也切实关系到中职与高职课程的教学效果。
  如何做好职业教育内部衔接工作,对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内涵建设尤其重要。
  事实上,开展职业教育内部衔接,把职业教育看作是阶段性教育而非终结性教育,也是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而开展职业教育课程衔接,又是较通行和有效的做法之一。在英国,其职业教育的内部衔接主要是课程的衔接,把中职教育课程和高职教育课程统一制定成5个层次的教学单元;在美国,也采取由大纲、课程一体化衔接和学分互认,来确保职业教育升学制度的顺利进行。
  正因为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性,20118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并提出开展职业教育内部衔接的要求。
  可见,开展中职与高职课程教学的衔接,不仅是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经验,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内部衔接的重要路径。
  突出问题 :学校之间壁垒难破 教学单元标尺不一
开展课程衔接,其实质在于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以及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在满足中职教育本身要求的同时,实现中职学校培养一般技能型人才和高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顺畅沟通,乃至为单项技术技能人才向社会更加需要的综合素养技能人才顺利转型夯实基础。开展该项工作意义重大,但就具体的课程衔接操作而言,目前还存在着几点突出问题。
  学校之间壁垒问题。从主办单位来说,中职和高职学校有政府及职能部门举办的,也有行业、企业(国有)举办以及民办的。从管理部门来说,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高职学校、职业中学、直属中专、成人高校以及社会办学力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管理技工学校,部分行业部门管理其直属中专、高职学校。从学校实际来说,虽有中职、高职办学层次的区分,但各个学校都是独立的法人单位,高职学校对中职学校既无行政关系,也无业务指导职责。故而,职业教育内部课程衔接,首先面临着学校之间壁垒的障碍。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各地职业教育集团的建立,为集团内部职业教育开展课程衔接提供了便利条件,但不同职业教育集团之间的壁垒问题亟待解决。
  教学单元划分问题。职业教育内部衔接的关键是课程衔接,而课程衔接的关键和难点是教学单元的划分。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实质上不是唯理论讲授的,而更侧重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因而,其教学单元的划分,既可以按内容难易程度为标尺,也可以按技术操作流程为标尺,还可以按项目工作完成因素为标尺,各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所划分的教学单元往往不同,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也为课程衔接带来一定的困扰。
  中职学生需求问题。开展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工作的出发点,实质是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贯通,从终结性教育向阶段性教育转变。对于大部分实操性课程完全可以借鉴英国模式,即将课程设置为若干个由易到难校学习初、中等知识内容,将更高要求的知识内容列入高职教育阶段,则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即不是所有的中职学生毕业后都继续接受高职教育。因此,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工作若处理不好,将对仅完成中职教育的学生不利,无形中降低他们的技能水平。
  宏观统筹与学校特色矛盾问题。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施行,必须有赖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统筹,否则无法突破学校壁垒,无法确定衔接标尺,无法确保实施效果。但值得指出的是,统一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乃至评价尺度,虽然有利于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推行并切实保障效果,但又难以顾全具体学校的个性和实际,从而抹杀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而若不推行宏观统筹,则各个学校各行其是,课程衔接有流于形式的危险。
  解决之道 :分层确立课程目标 鼓励校本教材开发
  如何实现课程衔接,需合理解决学校之间壁垒、教学单元划分、中职学生需求、宏观统筹与学校特色矛盾等问题,宜采取充分发挥教育部各专业教指委的作用,来统筹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根据课程实际合理采用课程衔接模式,科学确定相关能力领域,分层确立课程目标,以及鼓励校本教材开发来解决。
  针对影响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四个难点,提出以下对策。值得特别指出的,以下对策均不能孤立地或片面地操作,而应综合实施。
  充分发挥教育部各专业教指委作用,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统筹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打破学校壁垒。《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这既是实现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路径,也是保障条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发挥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科学统筹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评价尺度,并转化为教育行政主管部、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单元。但对于一些特殊课程,特别是专业的核心课程,若有意在中职学门的意志予以积极推行。
  根据课程实际,合理采用纵向延伸、横向扩展和横纵向延伸扩展的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模式,科学划分教学单元。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在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方面,往往采取三种衔接模式,即纵向延伸模式、横向扩展模式和横纵向延伸扩展模式。所谓纵向延伸模式,是指学习意味着能力的拓展和提高,即高职获得职业资格的层次高于中职;所谓横向扩展模式,是指学习意味着就业范围的扩展,高职获得职业资格的层次不一定高于中职;所谓横纵向延伸扩展模式,是指学习意味着就业范围的扩展和从业能力的提高,中职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础,又相对独立。在实施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过程中,应针对具体课程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合理采取相关模式。
  科学确定相关能力领域,分层确立课程目标,解决中职学生实际需求。中职与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决定于课程目标,如何做到课程目标的科学与顺利实现,必须对课程内容作出科学的筛选,在保证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发展的同时,确保其达到职业资格要求的能力目标。对大部分课程来说,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若干个能力领域,每个能力领域对应一个等级,确保每一级别资格拥有者可获得从业的必要技能基础。如此,既确保中职学生可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同时又为他们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鼓励校本教材开发,解决宏观统筹与学校特色矛盾问题。宏观统筹课程教学,容易抹杀学校个性特点,但在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大背景下,宏观统筹是必要和必须的,否则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将毫无保障。但这种宏观统筹,宜在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评价尺度层面,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譬如,为保存、彰显具体学校的个性和特色,可鼓励其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在完成规定内容教学的同时,辅以具有特色内容的教学,从而既保障中职与高职课程衔接的顺利实现,又能尽量避免千校一面现象的出现。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版权所有: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皖ICP备14000465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3687号
院办公室:0551-5335685 招生办公室:0551-5319638  地址:合肥市长江西路888号皖ICP备1000012号